- 几种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发展
- 来源:赛斯维传感器网 发表于 2014/9/10
[摘要]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原理,论述了智能温度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。
[关键词]传感器敏感元件智能化
1 前言
温度传感器,使用范围广,数量多,居各种传感 器之首。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;
(1)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(含敏感元件),主 要是能够进行非电量和电量之间转换。
(2)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/控制器。
(3)智能温度传感器。目前,国际上新型温度传 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、集成化向智能化及网络化 的方向发展。
2 温度传感器的分类
温度传感器按传感器与被测介质的接触方式可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,一类是非接触 式温度传感器。
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元件与被测对象要有良好的热接触,通过热传导及对流原理达到热平衡,这 时的示值即为被测对象的温度。这种测温方法精度比 较高,并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。但对于运动的、 热容量比较小的及对感温元件有腐蚀作用的对象,这种方法将会产生很大的误差。
非接触测温的测温元件与被测对象互不接触。常 用的是辐射热交换原理。此种测温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可测量运动状态的小目标及热容量小或变化迅速的对 象,也可测温度场的温度分布,但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。
3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
3.1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——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偶传感器是工业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温 度传感器,它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,不受中间介质的 影响,具有较高的精确度;测量范围广,可从-50~1600丈 进行连续测量,特殊的热电偶如金铁一镇铬,最低可 测到-269^,钨一铼最高可达2800丈。
3.2集成(IC)温度传感器
3.2.1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
集成传感器是采用硅半导体集成工艺制成的,因 此亦称硅传感器或单片集成温度传感器。模拟集成温 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,它将温度传感 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、可完成温度测量及模拟信号输出等功能。
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单一(仅 测量温度)、测温误差小、价格低、响应速度快、传输 距离远、体积小、微功耗等,适合远距离测温,不需 要进行非线性校准,外围电路简单。
3.2.2智能温度传感器
智能温度传感器(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)是在20 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。它是微电子技术、计算机技 术和自动测试技术(ATE)的结晶。目前,国际上已开 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。智能温度传感器 内部包含温度传感器、A/D转换器、信号处理器、存储 器C或寄存器)和接口电路。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、中央控制器(CPU)、随机存取存储器(RAM)和 只读存储器(ROM)。
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 制量,适配各种微控制器(MCU),并且可通过软件来 实现测试功能,其智能化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。
3.3智能温度传感器发展的新趋势
3.3.1提高测温精度和分辨力
智能温度传感器,采用的是8位A/D转换器,其 测温精度较低,分辨力只能达到1^。目前,国外已相 继推出多种高速度、高分辨力的智能温度传感器,所 用的是9~12位A/D转换器,分辨力一般可达 0.5~0.06251。由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新研制的 DS1624型高分辨力智能温度传感器,能输出13位二进 制数据,其分辨力高达〇.〇3125丈,测温精度为±0.2丈。 为了提高多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转换速率,也有的 芯片采用髙速逐次逼近式A/D转换器。以AD7817型5 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为例,它对本地传感器、每一路 远程传感器的转换时间仅为27μs、9μs。
3.3.2增加测试功能
温度传感器的测试功能也在不断增强。例如,DS1629 型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增加了实时日历时钟(RTC), 使其功能更加完善。DS1624还增加了存储功能,利用 芯片内部256字节的E2PROM存储器,可存储用户的 短信息。另外,智能温度传感器正从单通道向多通道 的方向发展,这为研制和开发多路温度测控系统创造了良好条件。
传感器都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,主要包括单次转换模式、连续转换模式、待机模式,有的还增 加了低温极限扩展模式,操作非常简便。对某些智能 温度传感器而言,主机(外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)还 可通过相应的寄存器来设定其A7D转换速率(典型产 品为MAX6654),分辨力及最大转换时间(典型产品为 DS1624)。
3.3.3总线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
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总线技术也实现了标准化、规范化,所采用总线主要有单线(1-Wire)总线、I2C总线、SMBus总线和SPI总线。温度传感器作为从机可通 过专用总线接口与主机进行通信。
3.3.4可靠性及安全性设计
A/D转换器大多采用积分式或逐次比较式转换技 术,其噪声容限低,抑制混叠噪声及量化噪声的能力 比较差。§1型智能温度传感器(例如TMP03/204、LM74、 LM83)普遍采用了高性能的S-A式A/D转换器不仅能 滤除量化噪声,而且对外围元件的精度要求低;由于 采用数字反馈方式,因此比较器的失调电压及零点漂 移都不会影响温度的转换精度。这种智能温度传感器 兼有抑制串模干扰能力强、分辨力高、线性度好、成 本低等优点。
为防止因人体静电放电(ESD)而损坏芯片。一些 智能温度传感器还增加了 ESD保护电路,一般可承受 1000~4000V的静电放电电压。通常是将人体等效于由 100pF电容1.2kΩ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模型,当人体放电时,TCN75型智能温度传感器的串行接口端、中断/ 比较器信号输出端和地址输人端均可承受1000V的静电放电电压。
最新开发的智能温度传感器还增加了传感器故障 检测功能,能自动检测外部晶体管温度传感器(亦称远程传感器)的开路或短路故障。MAX6654还具有选 择“寄存阻抗抵消”(Parasitic Resistance Cancellation, 缩写为PRC)模式,能抵消远程传感器引线阻抗所引 起的测温误差,即使引线阻抗达到100Q,也不会影响 测量精度。远程传感器引线可采用普通双绞线或者带 屏蔽层的双绞线。
3.3.5虚拟温度传感器和网络温度传感器行步距和设定步距。
A:托钢位置;B:缓慢上升位;C:上升位置;D:缓慢前进位置;
E:前进位置;F:缓慢放钢位;G:放钢位;H:缓慢下降位;
I:下降位;J:缓慢后退位;K:后退位;L:起始位置
3 日常维护中常见故障
(1)调试阶段故障
新位置传感器的故障问题比较复杂,其特征是设 计、制造、安装以及管理等质量问题交织一起。常见 的故障有安装松动、位置难以调整稳定,也有属于当 初设计欠妥,部件选择不当,动作不平稳,定位精度 达不到要求。对待这类故障应该耐心细致,慎重处理, 逐一排除。
(2)运行初期和中期故障
调试后进人正常生产阶段的故障特征是:插头松 动或接触不良,造成信号时有时无,管壁内进人杂质、 脏物,导致某些元件工作不稳定,线性关系被破坏,表 现为位置忽大忽小,极不稳定。一般到运行中期,系 统元件/组件处于最佳运行工作状态,故障率较低。
(3)运行后期故障
位置传感器运行一段时间后,各类元件/组件因为 工作频率和负载条件的差异,易损件先后磨损超差,这 个阶段的故障特征是位置反馈接触不良、定位精度差、 稳定性下降、效率显著降低、故障率逐渐增加。这时 应注意全面检查,更换有关失效部件,应科学、严格 的下决心投资,子以全m修复,否则可能给运行人员 带来很多的麻烦,甚至严重影响位置的正常调节和控制。
改善位置传感器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
位置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寿命与使用情况、所处的 环境条件、人员知识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。在维护 与管理上应改善其工作环境与使用条件,使之延长寿命。
虚拟传感器是基于传感器硬件和计算机平台并通 过软件开发而成的。利用软件可完成传感器的标定及 校准,以实现最佳性能指标。最近,B&K公司已开发 出一种基于软件设置的TEDS型虚拟传感器。
其主要特点是每只传感器都有唯一的产品序列号 并且附带一张软盘,软盘上存储着对该传感器进行标 定的有关数据。使用时,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接至 计算机,首先从计算机输入该传感器的产品序列号,再 从软盘上读出有关数据,然后自动完成对传感器的检 查、传感器参数的读取、传感器设置和记录工作。
4 总结
随着工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,自动化水平与范围的不断扩大,对温度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(1)扩展测温范围:随着工业的发展,对超高温、 超低温的测量要求越来越迫切。
(2)提高测量精度: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,信号处理仪表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(3)扩大测温对象:随着工业和人们日常生活要求的提高,现在已由点测量发展到线、面测量。
(4)发展新产品,满足特殊需要:在温度测量中, 除了进一步扩展与完善管缆热电偶、热电阻,以及晶 体管测温元件、快速高灵敏度的普通热电偶外,根据 被测对象的环境,还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,如防硫、 防爆、耐磨的热电偶,钢水连续测温,火焰温度测量等。
(5)显示数字化:温度仪表不但具有读数直观、无 误差、分辨率高、测量误差小的特点,而且给温度仪表的智能化带来很大方便。
(6)检定自动化:由于温度校验装置将直接影响 温度仪表质量的提高,我国已研制出用微型机控制的热电偶校验装置。
转载请注明来源:赛斯维传感器网(www.sensorway.cn)
- 如果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内核实删除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