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传感器助力监控猿人洞“健康”状态
- 来源:赛斯维传感器网 发表于 2014/8/15
周口店猿人洞保护棚有望年内动工
“北京人”头盖骨的发现,使周口店遗址成为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。今年是第一颗“北京人”头盖骨化石发现85周年。北京晨报记者昨天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获悉,今年年内,周口店猿人洞保护方案有望启动,届时,一个面积达3400平方米的保护棚将为已有70万年历史的猿人洞遮风挡雨。
通风透光保护棚“罩住”猿人洞
记者了解到,2011年,经过多次讨论、修改,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目前的猿人洞保护方案。此次设计的保护方案紧密结合前两次论证会专家意见,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、完整性的保护要求进行设计,并充分考虑了与遗址景观相协调、保护与展示、通风和采光等问题。设计人员通过三维技术,恢复了龙骨山山体形质,根据山体形质进行保护棚的设计,并在保护棚上设计了绿植土层进行绿化,从外观上看保护棚是隐藏在遗址之中。
“整个保护棚的展开面积达3400平方米,建成后可以将整个猿人洞覆盖。”李俨说,“是否给猿人洞加棚、加什么样的棚,在专家论证阶段引起了很大争议,如果全部封闭,将改变这个存在了几十万年的环境,遗址肯定会‘不适应’,所以在设计时必须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考虑到通风、透光。”
最终,叠加的鱼鳞状保护棚被确定为最终方案,既可以阻挡雨水的冲刷,又可以通风采光。同时,保护棚上还将种植植被,完全“隐藏”在周围的环境之中。
传感器实时监控猿人洞“健康”状态
猿人洞的温湿度、土壤水分含量、裂隙宽度……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监测中心,这些数据都会被实时传回到监控屏幕上。下一步,猿人洞遗址将根据采集的电子信息对游客实施动态限流。另外,科研人员还会根据收集的数据,揭开猿人洞地下是否存在溶洞以及猿人洞顶部为何坍塌等谜团。
据介绍,周口店是继故宫、颐和园之后,北京第三个设立监测中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。遗址自1921年发掘至今,先后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。不过,大部分化石地点处于露天状态,由于长期遭受雨水冲刷、冻胀、植物根系生长等自然因素和大气污染、震动、噪音等人为因素的破坏,遗址存在多种病害情况和安全隐患。为此,遗址在2011年完成《周口店遗址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》,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。
监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遗址的核心区、缓冲区存在的隐患实时监控,发布预警信息,并通过分析数据提供预防方案。目前,猿人洞作为监测试点,在15处地点安装传感器,温湿度、土壤水分含量、裂隙的监测已经启动,数据每10分钟传输一次,供科研人员精确掌握猿人洞的环境和岩体稳定性。
转载请注明来源:赛斯维传感器网(www.sensorway.cn)